消费复苏提振,花生强势反弹,行情还能走多远?
来源:期货日报
春节过后,消费行情经过短暂调整,复苏反弹花生期货展示出较强的提振向上动能,走出一波强势反弹行情,花生还昨日最高上探至11118元/吨,强势较春节后的走多阶段性低点涨幅超7%。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消费行情盘面表现偏强主因是复苏反弹当前产区花生余量较常年偏少,现货报价高位运行。提振与此同时,花生还随着国内疫情快速过峰,强势终端需求的走多回暖给部分消费品的上涨提供了宏观环境。
“春节前疫情感染高潮期过后消费的消费行情大面积复苏对现货商和盘面多头信心形成提振。此外,复苏反弹春节期间进口苏丹花生米的提振成本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苏丹是我国主要的进口花生来源地之一,苏丹花生米品质良好,性价比高。春节期间,苏丹花生米的CNF报价从春节前的1350—1400美元/吨上涨至1400—1450美元/吨,折合到港成本在10000元/吨以上,抬高了国内花生米现货的价格中枢。”中泰期货植物油首席分析师史恒昱对记者表示。
据史恒昱介绍,从国内花生现货市场供需的季节性来看,春节后到端午节之间属于消费淡季,但同时也是上游出货意愿偏低的时间段,所以当下的市场状态可以概括为供需双弱。他表示,这种市场状态可能会对市场上一些并不太大的短期变化表现得过于敏感,价格容易出现频繁和较大幅度的波动。
不过,当前花生市场的供应端方面还有一个变量值得关注。建信期货分析师洪辰亮介绍说,由于不具备比价优势,2022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呈大幅缩减态势,各主产区几乎都有10%—20%的面积减幅,而种植期天气情况也不甚理想,单产维持常年平均或略低于平均的水平,最终全国花生减产或在两成以上。此外,据部分第三方机构统计,目前重点产区的余货量较往年同期减少一两成。其中,驻马店地区余货量在三四成,南阳地区余货量在两三成;辽宁主产区余货量在四五成;吉林产区余货量在六成左右。在此背景下,农户及贸易商短期内并不着急出货,年后整个市场的供应量呈现偏低状态。
“现在虽然国内的主力油厂尚未开秤,大多数已开秤的压榨企业也是以少量收购好米调香为主,大线料的采购意愿并不强烈,因为即期压榨利润已经转负。但是食用端消费的旺盛使得品质较高的规格米在高价位能够不断维持少量成交,这使得上游短期看涨的信心增强。不过,随着2月底以后进口花生米的大量到港,食用消费无法匹配短期供给压力的回升,预计现货的强势预期将得到修正。”史恒昱说。
事实上,国内作为大宗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花生绝大部分消费是用作榨油的原料,食用只占一小部分,而且食用消费的下游非常分散。而花生期货合约的交割标的设计思路也是以油料为主,兼顾食用。因此,油用需求对期货盘面价格影响显著。
油用方面,据第三方机构统计,规模油厂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的花生采购量为17.1万吨,低于往年同期水平,高价使得油厂采购意愿清淡。洪辰亮表示,其一是花生油库存本身在较高位置,下游需求未见明显起色;其二是油厂压榨利润在2022年年末有所下滑,特别是在花生粕未来还有降价预期的背景下,市场收购态度更显谨慎。
“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花生的商品属性本质上都是一种工业原料,而不是终端成品,这意味着它的消费会与深加工企业的经营利润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时候,收购和深加工企业在现货贸易中掌握更多的定价权。在减产年份,尽管上游涨价的心理预期较高,但在花生油的零售价格调节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压榨企业面对负利润,在高价区间的收购意愿也会大幅降低,最终达成供需的紧平衡。”史恒昱说。
史恒昱表示,与其他油料相比,花生的定价主要依赖国内现货市场,没有外盘的直接影响,宏观属性不强。同时它也不像一些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的生鲜品一样能够经常维持刚性消费。所以,从长期来看,花生的价格波动总体呈现宽幅振荡的格局,而不容易出现趋势性的上涨和下跌。
(责任编辑:探索)
- 中方回击!
- 隐匿销售收入、虚假申报……北京税务部门通报一起骗取留抵退税案
- 新任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已到任,此前任市场司司长
- 天津市2022年春季高考将调整至6月12日举行
- 考研大潮下,专硕“热”在何处
- 上海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蔚来汽车涨超7%比亚迪涨5%
- 盾安环境:格力电器决定终止筹划协议转让及本次要约收购
- 黄宇红:推进数字技术助力弥合老龄数字鸿沟
- 私募持股市值突破2000亿 冯柳邓晓峰480亿仓位曝光
- 胡锡进:此时的中国,更要团结向前看
- 塔吉特大跌23%,一季度净利润10.09亿美元不及市场预期
- 金融反腐严氛围形成!九江农商行原董事长接受调查 年内已有10余家中小行干部被查
- 海南1批次花蟹和1批次小米椒检出镉超标
- 上海市金融机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发布:分批审批公布“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