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个季度对华贸易逆差,“韩国制造”努力升级保中国市场
今年截至本月20日,韩国制造韩国累计贸易逆差为399.68亿美元,连续两这是季度历年最高纪录。韩国SBS电视台21日称,对华作为韩国经济支柱的贸易对外出口形势并不理想。而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逆差努力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升级韩国首次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保中对华贸易逆差。
根据韩国关税厅21日发布的国市初步统计数据,韩国11月前20天出口额同比减少16.7%。韩国制造按商品种类看,连续两钢铁制品、季度无线通信设备、对华精密仪器、贸易船舶出口减少,逆差努力汽车、石化制品等出口增加。按出口目的地来看,对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贸易额下滑28.3%,对欧盟、越南、日本出口均减少,但对美国出口增加。韩国贸易逆差持续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韩国明知大学经济系教授赵东根表示,明年高利率、高通胀的经济大环境将持续,对华出口难以出现大的转机,半导体出口也难以扭转局面,因此明年韩国出口仍面临重重困难。
韩国贸易协会也在近日表示,虽然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全球经济放缓等周期性因素是主要原因,但即便情况有所好转,韩国对华贸易也不太可能会出现过去那样的顺差,因为中韩贸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此前中国大量从韩国进口显示器和半导体等中间产品(组装最终产品的零部件),但目前中国已经具备大规模生产中间产品的能力。此外,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开始追求供应链多元化,这两大原因导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出现下降趋势。有数据显示,目前中间产品仍占韩国对华出口的最大比重。今年1月至9月,这类产品占韩国对华出口总额的83.6%。
韩国贸易协会称,为了改善贸易失衡,韩国必须扩大对中国中间产品出口的高科技含量。该协会在一份报告中表示:“有必要确保以核心材料和零部件的高科技中间产品为中心的稳定出口供应链体系,需要技术创新来进一步扩大高科技中间产品的附加值。”
该协会同时认为,韩国企业应该瞄准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考虑进入更多二三线城市。资料显示,在过去10年,韩国对中国的消费品出口仅占韩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3%至5%左右。报告称,由于中国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大的购买力,这加大了对高端消费品的需求。实际上,在2007-2021年间,中高端产品在韩国对华出口总消费品中所占比例已从48.1%增加到66.6%。
相关文章:
- 《中国金融》|田国立:以新金融实践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 疫情+俄油限价“不明确” 高盛下调Q4油价预期至100美元
- 通胀和禽流感推高就餐成本,美国将迎史上“最贵”感恩节?
- ST三盛拟5亿购天雄新材51%股权 标的6条产线资产已抵押
- 证监会戴钦公: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提高涉刑案件的移送效率
- 联合利华旗下洗护品牌The Laundress发布中国市场产品召回公告
- 证监会原主席尚福林:增强资本市场财富效应 引导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等方式增强对投资者的回报
- 华夏银行上半年不良“双升” 董事长:信用卡阶段性违约有所增长
- 宝能城最后120套豪宅将于12月陆续开拍,直接以评估价8.5折起拍
- 快手:第三季度电商交易总额为2225亿元 同比增长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