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双十一销往欧洲的电热毯等过冬商品订单增长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
近日,浙江洲的增长浙江省邮政管理局披露了11月1日至11月10日电商首轮大促期间的双销商品快递业务量、投递量等数据,往欧分析指出今年“双十一”期间,电热订单包括销往欧洲的过冬电热毯等过冬商品在内的“反向海淘”订单数明显增长。
11月11日,浙江洲的增长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官网发布消息称,双销商品根据国家邮政局安监系统数据显示,往欧11月1日至11月10日电商首轮大促期间,电热订单浙江省快递业务量(揽件量)达7.89亿件,过冬投递量达3.11亿件。浙江洲的增长
近期,双销商品义乌国际商贸城销售到欧洲的往欧保暖订单中,取暖器、电热订单热水袋、过冬电热毯等产品最为热销。IC 资料图浙江省邮政管理局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浙江省今年快递行业旺季启动阶段的新发展趋势。其中之一,便是“快递向外拓展的渠道更广了”。
官方分析指出,受国际局势影响,今年“双十一”期间“反向海淘”的订单数较往年有明显增长。尤其是销往欧洲的电热毯、暖手宝、取暖器等“中国过冬八件套”商品。对此,浙江局一方面结合“快递出海”工程,指导督促企业加强海外仓布局,另一方面指导企业通过开通“欧洲取暖”物流专线等方式,提供覆盖海陆空的多式联运物流解决方案,切实提升旺季物流时效,让“中国制造”的包裹尽快“漂洋过海”。
据统计,今年以来浙江省自贸区内新培育许可7家国际快递物流资质企业,总数已达到34家。全省拓展国际货运航线达31条,35个快递企业海外仓入驻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国际航空货运储运能力持续扩容。
电热毯、取暖器、热水袋、暖手宝、秋衣秋裤、保暖丝袜、法兰绒睡衣、高领毛衣——被称为“中国过冬八件套”的取暖产品在能源危机和极寒天气的背景下,走俏欧洲。
《中国纪检监察报》此前报道指出,在乌克兰危机波及能源供应、各国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欧洲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能源危机。与此同时,有欧洲媒体报道称,今年欧洲的冬天很可能成为20年来最冷冬季之一,12月初可能就会出现大幅降温。于是,来自中国的“过冬八件套”远渡重洋,给欧洲民众带去温暖。
报道称,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的背景下,谁出货快、数量多、供应稳定,谁就能抢占市场份额。中国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畅通物流,加强供需对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不仅让国内企业扩展生存空间,也为提振世界经济复苏信心发挥了关键作用。
据我国某本土跨境平台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以来,保暖内衣的销售额环比增长246%。其中,秋衣秋裤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等多个国家均有3倍以上的环比增长。国产暖手宝在全欧洲的销售额环比增长了447%。作为同类型的经济型随身保暖商品,热水袋也取得了300%的环比增长。
不过,面对这一波应急性出口,浙江省金华市委、义乌市委书记王健也在不久前表示,不能因短时市场需求暴增盲目扩大产能,目光要放长远。
据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网”报道称,王健表示,欧洲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订单暴增一方面体现了这些年义乌抓市场转型和产业转型有了新的提升,得到国外消费者认可。与此同时也要保持清醒,防止盲目增产造成产能过剩,“我们在对外贸易中要更多着眼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本期高级编辑 周玉华
相关文章:
-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还有哪些地方需再完善?
- 光大证券保险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2023年人身险行业负债端有望实现筑底回升
- 动如脱兔、VFANS、DREAMER,洋河申请多个商标
- 如何推动疫后经济加速恢复发展?东亚银行李民桥提出了这些建议
- 吴晓求:要逐渐推动金融资产、特别是证券化金融资产、创业等成为人们财富积累的主要方式
- 首批权益基金四季报出炉!重仓股大换血,新能源被看好,出行链内部分化
- 收评:北向资金净买入95.45亿元 沪股通净买入46.06亿元
- 人民币交易时间延长有何影响?
- 11月23日听银华基金马君、南方基金王士聪等大咖说:医药景气犹在 港股还能投吗
- 深圳发布五条阶段性措施支持商贸经济稳定运行
- 拳头游戏:2023年将举办英雄联盟手游亚洲联赛
- 梅罗史诗级合照,擅长让巨星同框的LV又下血本
- 银保监会法规部副主任杜墨: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将专门增加对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监管措施
- 快手第三季度实现经调整亏损6.72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6.16亿
- “30分钟必送达”的达美乐在港上市又近一步
- 李大霄:政策春风吹暖A股并非寻常 中字头股票异军突起值得重视
- 小米三季度业绩出炉:营收704.7亿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两个季度环比递增
-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落实分级分类诊疗(优化防控二十条措施问答)
- 刚刚!又有大利好!央行等八部门重磅支持,在这5城设立金融改革试验区!
- 银华基金经理贾鹏:市场从政策底向经济底过渡,地产龙头有两波机会,明年是信创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