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202家港股上市公司 斥资750亿港元回购

本报记者 许 洁
港股回购浪潮仍在持续,年内10月19日晚间,家港超过40家港股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股上港元《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同花顺数据发现,市公司斥从10月19日至10月20日记者发稿,资亿有44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共计耗资约5.84亿港元,年内其中,家港以2.36亿港元位列第一,股上港元位居第二,市公司斥太古股份、资亿紧随其后。回购
此外,年内同花顺数据显示,家港今年以来港股已有202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股上港元2021年同期为157家,同比增长约29%;回购总金额达750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88亿港元,同比大增160%。
从数据来看,无疑是回购大户,年初至今回购金额达245亿港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26亿港元。腾讯控股不但成为今年以来港股回购金额之最,也达到其历史上的回购金额之最。
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谢宗博表示:“目前,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已经创下了港股自2002年有回购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其中金额最大的就是腾讯控股,其去年同期回购金额只有26亿港元,今年的回购金额涨了近十倍。”
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中的药明生物回购活跃,也是前十名中唯一一家生物技术类公司。从10月初至今,药明生物共有9次回购,斥资17.72亿港元。“药明生物大手笔回购还挺令人意外,因为其自有现金流看起来并不是很充裕。”和合首创(香港)执行董事陈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那么,腾讯控股后续会不会继续回购?现金流是否足以支撑?腾讯方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已进入财报静默期。”
谢宗博表示:“上市公司在做出股票回购的决定时,要重点考虑资金来源,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回购,回购的比例要适中,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和资金流造成影响。有的公司回购之后,本身的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等指标与回购前没有大的改善,反而因为回购导致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明显下降,这样不仅没有起到维护股价的作用,甚至还会进一步拖垮公司业绩,影响市值。”
除了提振信心,港股上市公司回购还会对投资者带来怎样的影响?陈达直言:“港股公司回购的含金量其实很高。因为港股市场回购的这部分股票要全部注销掉,不再流通,其实是直接回报股东的一种方式。”
对于港股市场火热的回购现象,谢宗博提醒称,“企业做出股票回购的决策,必须做好保密工作,防止相关利益方利用回购行为来实现非法利益。监管部门应对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设置财务门槛,避免公司有不切实际的回购行为。”
相关文章
政策速递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的通知
来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的通知工信厅科〔2022〕3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2025-07-07“至暗时刻”未至!华尔街分析师:特斯拉股价再跌10%后才会反弹
财联社上海1月6日讯编辑 黄君芝)美国投资机构Fundstrat全球股票策略师Mark Newton表示,的股价已经“崩溃”,投资者不应押注该股短期内会反弹。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股票显然已经崩溃。对2025-07-07出货量下滑12%!VR/AR市场寒冷的一年终于过去,2023年苹果公司产品面世能被拯救吗?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齐萌 张智 广州报道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发布报告预计,2022年AR和VR头显全球出货量为970万台,较2021年同比下降12.8%。对此,多位受访专家2025-07-07- 据央视新闻消息,在今天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全力做好春运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上,春运工作专班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预计今年春运客流可能大幅增长,较去年春节要增长近一倍,但也只恢复到22025-07-07
-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据俄罗斯塔斯社等媒体报道,针对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周三8月31日)发表的挺乌言论,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次日9月1日)作出回应,称德国公民为了支持乌克兰需要承受痛苦的言论真是一个“2025-07-07
- 发布研究报告称,维持02380)“买入”评级,结合公司亏损火电资产交割及近期火电行业经营情况以及新能源项目发展情况,2022-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22.5/40.3/51.6亿元,对应PE16/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