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双11”的早已不是销售额
来源:北京商报 11月10日晚上开始,双11“双11”就进入了正日子,撑起接下来的销售一天两夜,是双11剁手族的最爱,也是撑起商家、平台最紧张的销售节点。但把时间拉长到14年,双11熬过了两个“七年之痒”的撑起全球最大购物节,似乎总让人有一些期待,销售也总让人感觉不再新鲜。双11 地上本没有路,撑起走的销售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双11“双11”本不是撑起节,从网络戏谑色彩的销售“光棍节”,到引发亿万网友年年期盼的购物节,参与其中的人和在意的事,已然存在即是合理。 最初,“双11”纯粹而简单,消费者要优惠,商家要销售额,连带着平台竞争的高举高打,纵然只有“五折”这一条,吸引力足够。 后来,“双11”花样多起来,预售、秒杀、叠加券、直播……有的人喜欢,有的人看不懂,但并未妨碍销售额一次比一次惊人。在屡屡创造历史的数据背后,也有人怀疑,“双11”还有没有办下去的必要?这样一条促销的赛道,是否过于拥挤? 毕竟,铺路的天猫,上路的京东、苏宁、当当、国美等等,也在打造自己的专属舞台。在“双11”之外,还出现了京东“6·18”,苏宁“8·18”,甚至阿里自己也试图打造“双12”这样的二度狂欢。 好比足球篮球赛事,你的主场我的客场,投入程度或有不同,拿下三分的希冀一模一样。更重要的是,人造购物节的目标销售额,更是企业不肯也不敢舍弃的品牌形象片。 近些年,随着时间战线越拉越长,统计口径大相径庭,阿里、京东都弱化了对“双11”销售额的推崇,这有增长曲线的考量——没有永远突飞猛进的数据,更有销售额之外充实“双11”的打算。 只有销售额的“双11”是单薄的,也不足以让它撑住14年。 往最简单了说,“双11”通常是每个电商企业的流量和数据峰值,考验着服务器考验着程序员,也考验着仓促物流、客服售后。一连串的技术和能力的迎难而上,大如淘宝天猫,日常也是“求而不得”,又不能不心怀敬畏。通过人造购物节,实现人造业务峰值,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良性对垒中,抢购的那一刹那,网页可能宕机,但有准备之仗总比意外好太多。 再上一个层次,“双11”带给中国互联网、商品零售甚至整个社会消费的意义无疑是全方位的,技术趋势的变迁、产业结构的腾挪,以及民众生活习惯、消费结构都因它不断变化。 比如这两年如火如荼的直播带货,已然成为“双11”最亮眼的部分。在社交互动+促销优惠+主播魅力的多重加持下,直播带货唤醒了电商又一轮成长力,也夹杂了主播偷税漏税、质量参差夸大其词、口惠而实不至等灰色印记。 不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赞赏或者吐槽“双11”会永远存在,这种是非不是零和博弈,在低成本的试错之后,“双11”更好,国内消费才更好。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公募基金助力个人养老!40家基金管理人的129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
- 美国失业率仍高于疫情前水平
- 新闻背景:俄乌冲突100天
- 俄国家杜马主席:美国一切制裁手段都是为了弱化欧洲国家经济
-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福州、厦门两地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
- 韩美日副外长会将在韩举行,韩媒:美方会否鼓励韩日改善关系为焦点之一
- 神十四航天员合影发布
- D2809次列车脱轨救援现场曝光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 “第二支箭”队伍再扩容!万科拟报送280亿元融资计划,月内储架式中票已受理近千亿元
- 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在轨迎接舱段到访空间站
- 对话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通用人工智能是一个不断逼近的过程
- 房本、契税票不慎丢失,会影响卖房吗?
- 农行、交行、中行与房企签署合作协议 金融稳地产持续发力
- 美国股市上涨 交易员权衡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
- 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这里遭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已紧急转移10433人
- “续命”摩尔定律!新型半导体研发出现重大突破
- 加密货币贷款机构Genesis称无意立即申请破产
- 赵东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经理
- 日本通过稳定币法案,以保护投资者
- kindle退出中国 情怀尚在但产品体验早已完败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