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命真的起源于地下深处吗?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地球据国外媒体报道,生命地球上的起源生命出现于至少35亿年前,但具体的于地起源地点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传统科学一直认为,下深生命可能起源于温暖的地球淡水池塘或海底热泉。但30年前,生命学者托马斯·戈德提出了另一套理论,起源认为生命可能起源于地球更深处。于地
戈德在康奈尔大学担任天文学教授,下深对生物物理和地球物理也有着浓厚的地球兴趣。他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地球深处热生物圈”的生命概念,认为生命最初的起源起源地点也许位于地表下方数公里处。作家威尔·亨特在2019年出版的于地《地下》(Underground)一书中,对戈德的下深基本理念做了如下概括:
“40亿年前的地球表面犹如战场一般。四处都是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地面遭受着强烈的紫外线的炙烤,还时常遭到小行星轰炸。生命形成之初的反应是如此脆弱,根本不可能在如此动荡的环境中发生。而地表之下的环境却十分稳定,不受天气的影响,没有强光的照射,也没有剧烈的地震。”
戈德认为,地下温暖的环境、再加上岩石和地下水中的营养物质,都为新生的微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长条件。在接下来的成百上千万年间,部分微生物逐渐向上移动,最终将生命的种子播撒到了地球表面上。
“地球深处热生物圈”的概念争议很大,况且戈德还一并提出,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在地球形成时便已存在于地壳之中,而并非由被埋在地下、化石化的动植物物质形成。他自己也承认,这种理念的确与主流看法背道而驰。
“要是换个年代,我肯定会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戈德开玩笑道。
幸好,科学家们对戈德的理论采取了一种更文明的手段——对地球深处开展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虽然这些研究大部分都否定了戈德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理论,但的确在地下深处发现了大量生命遗迹。
“如今有大量证据显示,地下深处生物圈在地球上几乎无处不在,陆地和海洋环境均有。”2017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论文指出。
科学家发现微生物的最大深度已达到了地下2.8公里。这些微生物以一系列矿物质“为食”,且生活节奏比地上生物慢得多。有些微生物与地表微生物截然不同,因此得了个吸睛的绰号——“内星生物”(相对于外星生物)。最关键的是,戈德曾大胆地提出,地下深处的微生物也许源自其它遥远的行星。针对于这一点,科学家的确发现了一种似乎完全与地表无缘的微生物,名叫“金矿菌”(拉丁名Candidatus Desulforudis audaxviator)。它们是在南非一座金矿的地下深处发现的,可以在60℃高温、且缺乏有机化合物、光线和氧气的环境下生存。
科学家还计划向更深处挖掘,寻找更多的“内星生物”。在美国南达科塔州的霍姆斯特克矿山,他们已经开始从地下2.5公里处挖起,计划向下挖到环境温度高达120℃的位置。
从天体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地下深处热生物圈”的概念也同样具有诱惑力。正如戈德所写的那样:
“地下生命也许在太阳系各大行星上均有广泛分布,因为许多行星的地下环境都较为宜居,地表环境却极其恶劣。我们甚至可以猜测,这样的生命形式在整个宇宙中都广泛存在,毕竟无论是以独立天体的形式、还是以类似太阳系的形式,拥有类似地下环境的行星类天体也许并不罕见。”
如果用这种积极的心态看待宇宙,也许很多星球上都已经播下了生命的种子。一旦某颗行星表面的环境达到最优状态,生命就会从地下喷薄而出,发展出无数丰富、精彩的生命形式。(叶子)
相关文章
-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岳林炜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马芳】位于日本福井县美滨町的美滨核电站3号机组30日重新运转。由于该机组曾多次发生安全事故,日本政府此举引发舆论强烈批评。美滨核电站 资料图据2025-07-07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 警惕影子银行新变种
◎记者 张琼斯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7月30日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要持续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梁涛强调,要加强类信贷影子银行的风险监测,持续压降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严禁多层嵌套、资金空转2025-07-07- 文/乐居财经 曾树佳 林振兴同济大学是地产界的黄埔军校。从这所“建筑老八校”走出去的同济人也很争气,例如唐勇、袁春、陈东彪、黄俊灿、叶明杰,成为了地产圈耀眼的明星职业经理人;更有毛大庆、陶翀富等同济人2025-07-07
- 本文来自中关村在线在最新的iOS 16 Beta 4版本中,有一个与屏幕显示功能相匹配的动态明暗壁纸。这一次,苹果在壁纸中加入了一种叫做“睡眠”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壁纸会降低亮度和对比度以节省电量。由2025-07-07
- □冯文涵“双十一”购物狂欢的热潮强势来袭,“剁手”后,烧脑、熬夜、拼手速下单的“宝贝”也正在通过快递送往全国各地买家手中。那么,“宝贝”在快递过程中可能出现怎样的意外?包裹延迟送达、运输途中丢失、未经2025-07-07
- 来源:经济参考报3D电子手写笔、骨科用耗材及器械、智能玻璃显示屏……液态金属这种充满科幻色彩的新型功能材料正从实验室、产业基地向我们日常生活走来。“包裹感很好,很轻巧。固定时哪里不对的话还可以矫正,这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