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治理|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紧缺原因及改善举措
产业的产业产业措稳健发展,本身就离不开健康有序、治理结构合理的上海善举人才队伍建设。而产业人才,集成紧缺及改无论紧缺亦或饱和,电路均为特定时空下人才供需失衡的原因不同表现,需要加以调节并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产业产业措这是治理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上海善举产业人才紧缺现象,集成紧缺及改泛指一个省市地区、电路国家乃至全球在特定时期内因人才供需(结构)失调等,原因出现了难以满足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产业产业措现象,一般表现为当下的治理数量性紧缺、结构性紧缺以及面向未来的上海善举预测性紧缺等,需要动态观察。而做好相关人才工作,就需要我们客观揭示当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亟需的人才。我们从企业用工活动的微观视角,探测产业乃至区域的人才供需现状,能够帮助我们更灵敏地指导相关人才工作。
一、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紧缺现象分析
聚焦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企业用工需求释放的微观活动(注:本文的观察时间窗口限定于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招聘需求,在3个月及以内未招到员工,则视为“紧缺”。)(图1),能够较真实地反映该产业在政府层面上的整体布局(2022年以前版本),即:以张江为主体,以临港和嘉定为两翼,其中临港片区向闵行、松江延伸形成南部创新带,由嘉定向青浦、普陀形成北部创新带。这一发现表明,实时、海量的线上招聘信息能够成为反映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主要客观数据来源,并为评估劳动力市场上人才供需特点、产业人才供需特质等提供鲜活的素材。
图1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主要园区的企业用工需求热力图
数据来源:51Job行业类别-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下的企业招聘数据
(1)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南北部创新带人才紧缺存有差异
由临港片区向闵行、松江延伸形成的南部创新带人才紧缺现象更为严重些,反观嘉定向青浦、普陀形成的北部创新带,或许受嘉定完备的产业链影响,产业发展相对均衡、成熟,人才紧缺现象处于相对合理、可控水平。当然,背后所蕴含的更为深层次原因,尚有待进一步发掘。
图2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各行政区划的产业人才紧缺现象(2)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材料”生产环节上的人才紧缺现象尤为突出
“生产服务”、“应用开发”两个生产环节上的需求量巨大,虽存有不同程度的紧缺现象,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基本可实现自给自足,我们须重点关注并改变材料、设备、封装测试、工艺制造等生产环节上的人才紧缺状态。尤其是“材料”,受限于自身特性和国内整个产业链环境,单纯地依赖劳动力市场供给人才,实属困难。
图3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各生产环节上的人才紧缺现象(3)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紧缺工种(人才分类)“紧缺”不均衡
基于2020年发布的集成电路产业紧缺人才目录(沪经信人〔2020〕308号),从企业用工微观层面对紧缺人才目录中的紧缺工种、人才子类进行关联分析发现,混合集成电路装调工、超高清音视频人才、产品开发(管理)人才等相关工种或人才分类,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够实现自给自足。新型显示制造工艺技能型人才、汽车电子人才、先进制造工艺开发人才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紧缺现象。
图4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紧缺工种(人才分类)紧缺现象二、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紧缺改善举措
透过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需现象,将目光下沉至产业生产一线的企业用工微观层面,能够帮助我们自下而上科学研判、多维度精准揭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供需现象,为做好相关人才工作提供必要支撑。从以下几方面发力,可为更高质量助力产业稳健发展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1)构建统一的产业人才紧缺智慧情报服务智库中心
建议研究推动建设紧缺人才的智能识别与服务体系,打造产业人才紧缺智慧情报服务智库中心,面向政府、科研院所(校)、企业等主体,创设支撑精准研判产业人才供需态势的智慧服务场景,包括人才紧缺预警、紧缺人才目录实施成效评估、前沿技术人才发现、产业超前布局与未来人才储备等,进而实现精准研判产业各类人才供需态势,做好科技情报服务工作,助力上海打造“3+6”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相关产业的更高质量发展。
(2)推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南北协作
纵观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布局,南部创新带、北部创新带上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紧缺表现存有差异。在政策等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适时启动一次专项调研,进一步梳理各自产业发展特点及配套产业链建设实际、厘清成因,取长补短,协作推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的稳健发展。
(3)优化紧缺人才目录,向先进材料挺进
2020年度发布的紧缺人才目录,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可以在进一步研判与评估现有紧缺人才目录的成效、产业各生产环节的人才紧缺特点等,并综合上海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适时优化紧缺人才目录,精准引才、育才,大力布局与扶持先进材料的研发,以及相关产业人才的战略储备与培养。
(4)疫情防控下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人才
在当前全力推进复工复产的背景下,受各类因素叠加影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的供需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如何化危为机、流入流出特点等,是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动态研判产业各类人才供需态势,做好相关产业人才工作——精准育才、引才、用才,才能真正有助于深入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本文系上海市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21692195900)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姚占雷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工程师;李瑾萱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硕士研究生;许鑫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鑫教授持续关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型经济形态,关心新兴技术治理,本专栏以“产业与治理”为主题,探讨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瞻性问题。]
- ·成都将出台全国首个算力产业专项政策,每年发放1000万元“算力券”
-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印发《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 ·欣旺达:发行GDR并在瑞士证交所上市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
- ·四川银行业总资产超13万亿元 居西部首位
- ·道达投资手记:“中字头”继续领涨 市场暗流涌动
- ·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超1.7万亿
- ·陈吉宁: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 ·养老金二季度调仓动向浮现 集中持有医药和电子行业
- ·卫健委回应部分方舱医院环境不尽如人意:已下发文件专门督促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将小规模改组内阁
- ·美国加州急于淘汰燃油车,却让电动车反复陷入停电危机中
- ·央行:8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82亿元
- ·卫龙据悉考虑最快在周四开始香港IPO上市前投资者教育
- ·经济日报: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面临挑战
- ·公募基金上半年成绩亮丽:震荡市巧打“特色牌” 多家公司业绩“双增”
- ·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报盘点:净利润同比“8升1降”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