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属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推进102项创新试验 开展五大科技示范工程
原标题:教育部直属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推进102项创新试验 开展五大科技示范工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报道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教育进项技示高校一直参与其中,部直发挥了重要作用。属高试验
在7月26日召开的校助兴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力乡教育部组织直属高校开展了102项创新试验项目,村振创新程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开展新路径、新模式,大科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范工
乡村振兴是教育进项技示一个系统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可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技术供给、部直有力人才保障。属高试验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校助兴推教育部拟于近期开展“十四五”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力乡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水平。村振创新程
十年帮扶成果显著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教育部2012年组织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定点扶贫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1所直属高校参与滇西专项扶贫任务。
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帮扶力量,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安排,又新增20所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
“十年来,教育部切实履行直属高校定点帮扶牵头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各直属高校强化政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说。
十年来,各直属高校累计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44.35亿元,帮助引入企业663个,引入企业实际投资额151.6亿元。
直属高校分领域成立高校帮扶联盟,共有131所部属省属高校和企业参与,从高校扶贫“单兵作战”的攻坚战逐步转向高校帮扶“多方联动”的集团战,进一步促进优势资源共享,短板弱项互补,切实把地方所需和高校所能结合起来。
在做好帮扶工作的同时,37所直属高校还承担了支援14所部省合建高校学科建设的任务。
教育帮扶是直属高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特长和特色。刘昌亚介绍,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援建捐赠、师生支教、师资培训、结对关爱等成为所有高校的共同行动,促进帮扶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较大提升。十年来累计培训教师11.64万人次。
开展102项创新试验项目
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紧紧围绕服务乡村五大振兴,教育部组织直属高校开展了102项创新试验项目。项目开展一年以来,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比如,清华大学在全国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坚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劳动育人理念,成立“乡村建设高校联盟”,推动“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累计派出4000余人前往全国800多个村落开展调研。
北京大学牵头推出“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以教育部帮扶联盟为平台,开展覆盖全国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工作。首期报名学员1826人,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116个市州,209个区县旗,成为当前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电子科技大学在贵州省塔山村实施“数字塔山”工程,将智慧养殖管理模式用在肉牛和蛋鸡养殖上,建成可存栏200头智慧牛场和十万羽智慧鸡场一个,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实现养殖标准化、可视化;开发智慧杂稻制种物联网信息管理平台,实现2000余亩水稻品种选育、生产和销售的信息化管理。推进2024年建成全县首个农业产值亿元村。
破解农业技术难题
为了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教育部于2018年出台了《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高校在农业农村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6项。
针对掣肘农业农村领域技术瓶颈问题。五年间,高校围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大需求,围绕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应用,针对破解我国农业技术难题,在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气候智慧型农业等领域科技支撑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各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超过500个。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共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超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710亿元以上。
开展五大示范工程
雷朝滋在发布会上介绍,拟于近期开展“十四五”高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项目,主要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开展种业研发示范工程。将针对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水产等开展品种创新,因地制宜,突破品种创制、规模制种等环节的关键技术。
二是开展、绿色农业示范工程。开展智能拖拉机、无人机等农业装备研发,推动种植养殖、储运及加工智能化;利用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精准农业信息服务;通过微生物农药技术、疫苗研制等手段,支撑农业绿色发展。
三是开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工程。引导高校紧紧抓住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在农村蓬勃兴起的新业态,通过现代化的生产技术、信息技术、溯源技术等,提高农产品现代化加工与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通过智慧旅游、虚拟现实等系统建设,提升乡村吸引力、知名度,推动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增值增效。
四是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建立高校对接服务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实现市场价值,激发高校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利用数字乡村建设契机,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是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示范工程。健全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加大涉农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推进涉农高端人才培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公共服务人才培训。
- ·蔚来公布ET7、ET5、EL7德国市场整车购买售价 比国内至少贵12万元起
- ·严格开卡审核!许多银行将新开储蓄卡从一类卡降级为二类卡
- ·商务部:推动中美经贸领域务实合作
- ·商务部:将确保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有关措施尽快落地见效
- ·交易商协会:中债增进已收到近百家民营房企增信业务意向
- ·百瑞赢:市场缩量反抽 资金追买情绪减弱
- ·天津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惠及237万人
- ·特斯拉新员工“擎天柱”要来了,新一代智能终端机器人生态全新起航
- ·“网红债基”富荣中短债一日跌去12%,究竟是谁惹得祸?
- ·美国银行报告称2025年通用和福特的电动车销量或将超过特斯拉
- ·对标百万豪车,问界一年发两次新款,小康股份难撕“代工厂”标签
- ·北京房山一架直升机坠毁,当地景区所有直升机项目已停运
-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发布:2024年建成国家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
- ·商务部:汽车消费将持续回稳复苏 下半年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 ·上海建工拟底价11.54亿元转让露香园建设15.3%股权
- ·IIF报告透出外资偏好:6月中国股票被大幅增持 债券“坐冷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