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视眈眈网虎视眈眈网

71名志愿者参与上海浦东核酸筛查,一天采样11429人次

4月12日凌晨,名志上海浦东新区疫情防控办向全社会发起招募核酸采样志愿者动员,参上查天采样截至当天24时,海浦1008人报名。东核

相关部门从中挑选出了近300人,酸筛其中180多人是人次校医,63人是名志有医疗背景的社会人员,其中很多是参上查天采样民营医疗机构人员,剩下的海浦则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

4月13日,东核志愿者动员组从中遴选了一支71人志愿者队伍。酸筛他们平均年龄32.7岁;居住在浦东新区,人次均具备医师、名志护士等资质,参上查天采样主要由在口腔诊所、海浦民营医院、医院科研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在上海进修的医学院学生等组成。男女比例约1:2。当天,志愿者们紧急集结,由东方医院医生开展核酸采样培训。4月14日,71名志愿者参与到浦东新区核酸采样大筛中,当日完成11429人次的采样(主要是分散点位、爬楼点位等)。

援鄂“00后”再上“一层楼”

急诊男护士蔡东明生于2001年,在内蒙古实习期间曾报名参加了援鄂医疗队,在武汉的定点医院护理轻症新冠肺炎患者。这一次上海疫情,看见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他也想参与抗疫。

4月12日,蔡东明在“浦东发布”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招募令,选择报名。怕老家的亲人担心,他还特别提醒女朋友不要泄露“秘密”。第二天下午,小区派车将他送到了集结点——位于张江的一个酒店。在这里,他被编入浦东新区核酸采样机动队第六组。

连夜完成采样培训后,4月14日早晨9时,第六组就接到了采样任务——到三林为封控楼采样。

“出发的时候天气特别热,封控楼采样又是上门单采,没有电梯,全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上去。”蔡东明牢记着培训时的两大要点:一是不能自己感染;二是不能让被采样对象意外感染。

“每采完一个都要做手消毒,一层层往上采,采到最高层再一个楼层一个楼层做好消毒下来。”他回忆,采完一个楼道换一套外层防护服,采完一个小区要把全身喷洒消毒液,并更换全套防护设备, “外面全湿透,是因为喷了消毒液;里面全湿透,都是自己的汗水。”

第六组完成任务回到酒店后,领队周莹告诉他们,其他队员还没有完成任务,需要支援。第六组毫不犹豫,立刻重新出发,此时大风大雨,非常寒冷。

蔡东明说,他采的最后一户是一对上海老夫妻,老奶奶看我的眼神就特别慈爱,一定要送我们苹果和牛奶,老奶奶说,“你们辛苦了,我也没什么好东西,你们饿了吧?”这一天,蔡东明爬了六栋楼,此时面屏上凝结了满满的水滴,他说:“我的眼睛当时就湿润了,还好,老奶奶看不清。”

“我为我的队员们自豪!”

负责本次招募志愿者培训的是东方医院,相关负责人鲍欢介绍,这一次的志愿者都居住在浦东新区,具备医师、护士等资质。从14日开始出任务,志愿者们已经参加了4次社区采样,特别是阳性楼采样,“他们明知有风险,但仍然很有勇气,积极主动,那种昂扬的斗志让我都受到感染。”鲍欢说。

东方南院外科监护室护士长、副主任护师周莹是浦东新区核酸采样机动队第六组的领队,4月13日她在上班岗位上接到任务,要求在当晚就完成对63名志愿者的培训,准备第二天就有采样任务,“拿到63人的名单,我心里跟自己说,这些人都是志愿来舍生忘死为人民服务的,我一定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来护他们周全。”

对志愿者最大的保护就是专业知识。因此,当晚11时30分,周莹的培训特点就是“一对一”。采样队员每天归队都要接受核酸检测,63名志愿者当晚也要被采样,周莹一个一个给志愿者采样,边采边叮嘱要点,“面屏一定要戴到脖子底下,防护服要稍微大一点,最重要的是口罩要严丝合缝。”

这批“新手”4月14日即参与到新区核酸采样大筛,归队时已经在第二天凌晨,此时,周莹和后勤保障人员仍然在等着他们回来,为队员们准备好了夜宵和热水。几天相处下来,她说:“每天都是两三点睡,6点多起,但是,我为我的队员们自豪!他们给了我力量!”

赞(116)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虎视眈眈网 » 71名志愿者参与上海浦东核酸筛查,一天采样11429人次